娃娃脸、齐肩发、胸前佩戴党员徽章——初次见到钟建英的人,很难将这张亲和的脸庞与她“等身”的成就联系起来:与“电”打交道二十年来,她带领团队揽获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项,研发出12项世界领先的重大电力装备,屡屡实现“从0到1”重大突破。
钟建英现任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董事、总经理,作为这家成立不到两年的新型研发机构“掌门人”,为单位建章立制。她还有另外两重身份:作为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常务副主任,她紧跟技术前沿;作为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某重大工程总工程师,她誓要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勇闯电力装备技术“无人区”
特高压被誉为“电力高速公路”恒盛优配,在20世纪初,该项技术一度被国内外公认为不可攀越的技术巅峰。博士毕业后,钟建英婉拒发达城市企业抛来的邀约,毅然选择入职平高集团。“我的专业是高压电器,要为国家输变电装备发展做点什么。”那一年,她30岁。
2005年,国家作出建设特高压输电工程的重大决策,这在世界上尚属首例,有几百项技术难题需要攻克,电力开关设备更是难中之难。经过慎重考察,平高集团将这一重任交给了刚走出象牙塔的钟建英。
面对前所未有的研发困难,钟建英带领平均年龄28岁的研发团队向“不可能”发起挑战。他们设计了100多种产品研发方案,绘制了十几万张图纸,进行了上万次研究试验、千余项型式试验,仅用18个月就研制出世界首台套1100千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创下最高电压等级开关设备世界最短开发周期纪录。
随后,他们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不断研制出“首套”“首台”,实现一个个“首次”,截至目前,已累计为世界特、超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提供40%以上的设备,90%以上的设备实现国产化。
掌舵新研究院定方向聚人才恒盛优配
当前,我国电力装备在国际上处于总体并跑、部分领先的地位。为应对能源变革和国际竞争,2021年,钟建英所在的平高集团与中国西电集团、许继集团等电力装备企业重组为电力新央企——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剑指国际一流输变电装备集团。2023年,钟建英接受集团任命,承担起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一级研发机构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走上新岗位,钟建英一边建章立制、一边招兵买马。什么是当下输变电装备亟须解决的问题、什么是未来电力装备发展会遇到的难题……凭借着对行业的精准判断,钟建英和团队很快确定输变电装备、储能、新能源系统、综合能源、人工智能、新材料6个发展方向,并着手建立6家实验室。
在新单位的体制机制上,钟建英强调上下一体、共同进退。每周一次的总经理办公会和每季度一次的“院长面对面”,让员工和领导层“共享视野”;设置对赌、虚拟股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让员工更敢于挑重担。短短两年时间里,新招募的年轻员工中便陆续涌现出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东方英才、上海数智融合“智慧工匠”、中央企业科研骨干人才、上海市电力杰出人才等骨干。
为国家需要“燃烧”自己
不久前,钟建英被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委任为某重大工程总工程师,承担一项比她之前经历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更为宏大的“国之重器”建设任务。她非常清楚,这一工程的难度,比她之前承担过的所有工程都高。
“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我们负责提供的输电管廊为刚性设备,却要柔性适应多变的工况环境,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她说。20年的磨砺已将责任内化成她的一部分,每次国家需要,她总是一次又一次进入“燃烧”状态。
国家所需即是心之所向的钟建英,润物细无声地影响了许多人。截至目前,这所年轻的研究院已承接5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仅3个月就高质量完成的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建设。另外,他们还完成一系列成果,如研制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高可靠性环保真空灭弧室,液流电池电堆能量密度等核心技术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成功上线输变电装备碳足迹核算与认证平台等。
研究院还积极构建开放的人工智能生态,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达成战略合作,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输配电装备领域的深度应用。“输变电装备智能化工作室”获得上海市AI+联合创新工作室授牌、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第四届全球应用算法模型典范大赛”工业算法赛道金奖。
人物小传
钟建英,输变电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能源局智能电网2030及“十四五”智能电网国重计划专家组成员。在国内率先开展特高压输变电开关装备及智能化开关装备前沿技术研究恒盛优配,解决了装备设计、仿真、工艺等方面的26项世界技术难题;在开关装备电弧开断理论、特高压开关装备自主化研制、开关装备智能化等方面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装备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填补多项国际空白。
通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